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龙腰校区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杜园校区
螺洲校区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2003年2月经省 *** 批准、教育部备案,以工科为主、工商结合、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直属福建省教育厅。学院源于1906年创办的福州青年会书院,已有102年办学历史。 2008年,学院被省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确定为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质量求发展,以特色创一流”的办学宗旨,秉承“厚德强能”校训,办学综合水平、专业建设、学生就业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位于全省高职院校前列。现有在校生5500人。
学院是教育部、信息产业部确定的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是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信息产业部确定的电子信息产业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是国家科技部确定的三维CAD教育培训基地,已成为福建省信息技术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2006年,学院被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等12个部门评为“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院是福建省首家取得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服务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双认证”的高职院校。
●办学条件
学院现有占地面积近300亩,建筑面积近14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040万元,教学用计算机2200台 ,图书馆藏书52万册。建成连接三个校区的校园网(千兆)共计23个子网。
●师资队伍
学院教职工总数554人,教师342人,教授4人,副高职称102人,博士4人,硕士156人,双师素质教师175人,占专业课教师的72%。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被教育厅评为“2007年度省级教学团队”, *** 技术专业教学团队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两个教学团队被教育厅评为“2008年度省级教学团队”。许冬梅老师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专业与课程建设
学院现设有电子工程、软件工程、机电工程、建筑工程、商贸管理、传媒艺术、应用语言等七个系,共32个专业,专业设置涵盖了我省高职教育8个重点发展领域中的5个。现有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通信技术、数控技术4个省级精品专业以及12门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专业和省级精品课程数均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建有7大实训基地、70个实训室和35个基础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及软件技术实训基地是教育部和财政部确定的“2005年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电子工程技术实训基地、数控与模具技术实训基地、建筑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等三个实训基地被确定为省级实训基地,三维CAD教育培训基地是全国优秀教育培训基地。有可鉴定中、高级工与 *** 、高级 *** 等20多个工种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站;与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建了147个校外实训基地和17个校内实训场所。
●订单培养
学院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夏新电子、福建骏鹏五金、神州数码 *** 、省地质测绘院、新东网、中教电、新中冠、三元达、永辉集团等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培养,开办了“夏新电子班”、“骏鹏模具班”、“神州数码 *** 技术班”等,2007年订单培养的比例达31.8%。神州数码、骏鹏五金、省地质测绘院、中教电等企业还出资设立助学金与奖学金。
●学生职业能力
2004年以来,我院学生在全国和全省的技能大赛上共取得131个奖项,其中国家级奖项37个,一等奖10人次、二等奖6人次、三等奖21人次;省级奖项94个,一等奖34人次、二等奖25人次、三等奖35人次。如2007年11月在教育部主办的“正保教育杯”全国ITAT教育工程就业技能大赛总决赛中,我院机电工程系4名选手参加AUTOCAD机械设计项目决赛(参加该项目决赛的全国有172名,其中我省7名),夺得一等奖2名(全国共5名),二等奖2名;2008年5月,在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暨全国第三届数控技能大赛选拔赛中,囊括了高职组4个项目的团体之一名,并获得2个单项之一名,2个单项第二名。
●毕业生就业率
我院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学生就业率和报到率均居全省高职院校前列, 毕业生就业率在96%以上。2006年度就业工作被省人事厅和教育厅评为优秀。毕业生100%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其中高级工通过率为24.7%。(备注:稿件时间2008年6月)
软件工程系
软件工程系开设 *** 技术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系统维护、软件技术、 *** 技术4个专业,主要面向计算机应用、信息 *** 服务培养之一线需要的计算机高技能人才,构建开放的以应用为主旨,以能力为本位的具有高职教育特色和信息技术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将著名IT厂商认证、职业技能鉴定等嵌入到专业培养方案中,与多家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并与企业合作进行定单式培养。详细
机电工程系
机电工程系开设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和机电技术应用等3个专业,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1978年创办,2005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高职高专省级精品专业。现有教师48人,其中副高职称16人,讲师15人;具有硕士学位和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教师20人。详细
电子工程系
电子工程系开设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智能电子技术和广播电视 *** 技术等四个专业。其中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为学院精品专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5人,其中教授2人。 详细
建筑工程系
建筑工程系开设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造价及地籍测绘与土地管理信息技术等3个专业。目前拥有一支较雄厚的师资队伍,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1人,其中教授一名,博士一名,硕士研究生八人。 详细
商贸管理系
商贸管理系秉承百年办学优良传统,在续办传统专业的同时,进一步根据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不断开设新专业。在现有电子商务、会计、国际贸易实务、物流管理4个专业的基础上,2008年新增连锁经营管理专业,该专业与福建永辉集团合作开展“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双方共同培养连锁企业经营管理人才。 详细
应用语言系
应用语言系是我院更大的一个教学系部,下设英语、语文、理科教研室,开设了商务英语、涉外文秘两个专业。现有教职员工7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高级讲师14人,讲师21人,已取得硕士学位的教师有7人,正在攻读硕士学位的教师有19人。详细
传媒艺术系
传媒艺术系是我院顺应现代数字媒体与信息技术在传媒领域的发展趋势,而建立的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新型教学单位。 现开设了广告设计与 *** 、影视动画、图形图象 *** 三个专业。传媒艺术系结合就业市场需求,主要面向平面广告设计、多媒体设计、室内设计、影视广告设计、动画设计等岗位。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紧扣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十分重视对学生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详细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好不好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直属省教育厅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学校,以高等专科教育为主,同时开展各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学院由福建电子工业学校、福建工程学校、福建省商业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合并前三校均是国家级重点中专学校。专业设置紧跟市场需求,学生教育管理严谨有序,教学环节突出动手能力,毕业生供不应求,为我省职教事业做出突出贡献,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学院现有占地面积342亩,建筑面积近14万平方米,图书馆藏书近60万册(含电子读物),70多个实验室,15个多媒体教室,微机1400多台,教学仪器设备总价值1500万元,有14个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并建有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站。现有教职工500多人,其中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70人,中级专业技术职称的153人,双师型教师70人。
学院整合保留合并组建前三校的优势专业,设置电子信息类、软件工程类、机电技术类、建筑工程类和经贸管理类等21个专业,为我省社会各行业培养应用型、技能型高级技术人才。2003年秋季面向全省招收初中后五年制高职、高中后三年制高职(包括普高及中职对口单招)学生。学校共有三个校区,分别是在福飞路、螺州和杜园。校园面积不大,如果是想读书的话,哪里都一样,一切靠自觉。宿舍环境应该是杜园校区更好,配备比较齐全。
福建省职称评审条件
福建省职称评审条件如下:
1、中级职称评审工程师、政工师、会计师、经济师等的条件:
(1)学历、资历要求:具有大专或本科学历,取得助理级职称后,从事申报系列专业工作满4年;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取得助理级职称后,从事申报系列专业工作满2年;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不受资历的限制;技能人才获得 *** 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满3年。
(2)论文要求:取得助理级职称后,近四年发表的论文,正文不少于2500字,查重综合不超30%,单篇不超20%;发表于外部有效期刊杂志独著或合著之一作者论文1篇、发表于公司技术论文集独著或合著之一作者论文2篇。
(3)其他材料要求:技术工作总结一篇,2000字以上;助理职称证书扫描件;毕业证、学位证书扫描件。
2、副高级职称评审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高级政工师等的条件。
(1)学历、资历要求: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取得中级职称后,从事申报系列专业工作满2年;具有本科或硕士研究生学历,取得中级职称后,从事申报系列专业工作满5年;技能人才获得高级 *** 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后从事技术技能工作满4年。
(2)论文要求:取得中级职称后,论文为近5年发表,正文不少于2500字,查重综合不超30%,单篇不超20%,发表于外部有效期刊杂志独著或合著之一作者论文1篇。
(3)其他材料要求:技术工作总结一篇3000--4000字;工程师职称证书扫描件及发文、毕业证、学位证书、任中层后全部任职文件扫描件;业绩证明材料扫描件。
有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简介吗?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是以工科为主、工商结合、以信息技术为特色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职专科院校。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源于1906年创办的福州青年会书院。2003年2月,原福建省商业学校、福建工程学校、福建电子工业学校三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合并组建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截至2017年12月,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有龙腰、杜园、螺洲三个校区,平潭新校区已开始建设,共占地面积1048亩,总建筑面积33.11万平方米;设置有七个系部,开设有32个高职专科专业,6个中职专业,2014-2015学年全日制高职在校生7471人、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7304人,教职工466人,副高以上职称的教师155人,博士、硕士(含在读)以上学位的教师202人,有馆藏纸质藏书近40万册,数字图书33万多种。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建设工程A类培育学校,直属福建省教育厅。学院坚持“传承菁华、开放包容、知行合一、协同创新”,秉承“厚德强能”校训精神,着力“对标先进、赶超先进、成为先进”,实现“大提升、大跨越、大发展”,努力把学院打造成为一所“人才培养全国一流、社会服务成效显著、两岸交流合作典范”的高职院校。
学院办学历史悠久,源于1906年创办的福州青年会书院,2003年2月由福建电子工业学校、福建省商业学校、福建工程学校等3所国家级重点中专合并升格成立,已有一百多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培养了7万多名毕业生,校友遍布海内外,其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唐仲璋、郑作新,中国工程院院士、我院名誉院长陈良惠等知名校友。
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市、福建省省会福州市,现有龙腰、杜园、首山三个校区,以及正在全面建设的、占地800亩的平潭新校区。现有教职工505人,其中专任教师326人、正高职称16人、副高职称138人,“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83.5%。目前,有1名享受国务院 *** 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名全国优秀教师、6名福建省优秀教师、6名省级教学名师、9名省级专业带头人、8个省级教学团队、9名省级专业带头人、4名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和3名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人选,还有近100人次在各级行指委及协会、学会任职。
学院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树立“冰山”模型人才培养理念,创建“知识、技能、素质”三位并重人才培养模式,还率先开展“实务专题 *** ”研究与实施,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目前共有全日制在校生7500多人、成人教育学生5000多人,近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并100%取得相应的技能等级证书。截至2016年底,我院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上共有2500多人次获奖,其中,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8项;连续九年蝉联福建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团体总分一等奖;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我院共有15支代表队参赛。在福建省第十三、十四、十五届大学生运动会上,我院代表队分别荣获高职高专组团体总分第二、之一和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学院实施“大企业带动战略”,与美国通用电气(GE)、中国联通、阿里巴巴、富士康、神州数码、永辉集团等国际、国内知名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目前合作企业总数已达206家。校企共同建设、完善并形成多层次、广覆盖的校内外实训基地群,建有校内实训基地23个、校外实训基地197个,其中,有3个国家级实训基地、8个省级实训基地、1个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和6个省级技能竞赛基地,还成立了富士康机器人定向班、阿里巴巴特色班、中辉订单班等46个订单班。全院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近12000万元。
学院现设有计算机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电子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商贸管理系、应用语言系、传媒艺术系和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基础教学部等教学单位、35个专业。其中,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项目建设专业3个、国家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中央财政支持专业2个、省级示范专业9个、省级精品专业8个。截至目前,学院正式出版了27本国家级和省级规划教材、141本专业教材和200多本校本教材、实训指南,并取得电子技术综合实训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22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9项省级教学成果奖。
学院坚持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牵头成立福建省信息产业教育集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合作办学理事会、福建省高职教育改革发展研究中心等,近年来,获得教育部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1个、高教司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个、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1个,承担了卓越 *** 等9个省改革试点项目、3个省现代学徒制培育项目、3个省“二元制”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改革试点项目和2个省职业院校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建设项目。2016年以来,学院与北京新大陆时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建全国首个泛物联网领域混合所有制学院;牵头成立平潭综合实验区职业院校联盟,并积极探索对平潭职业中专学校的全面托管;与台北海洋技术学院共同探索共建混合所有制海峡旅游学院。
学院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开展了大量的院校教育技术交流、学术科研交流、人员培训、学历提升、技术服务和技能鉴定工作。近年来,年开展社会培训15000多人次、职业技能鉴定7000多人次;与行业企业共建5个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社会提供专业技术开发、技术咨询与服务项目年均30多个,创造效益年均近300万元。近年来,有197个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通过验收、66个项目参展“6.18”、拥有58项专利成果。截至2017年5月,教职工公开发表了1706篇学术论文(中国知网数据)。
学院致力打造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与合作先行校,形成了“四首创、五模式、七个多”的特色。2007年以来,承办首届海峡两岸职业院校校长论坛、海峡两岸科技专家论坛等多个论坛;协助成立和维护建设省“海峡两岸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心”;与20所台湾技职院校建立“姊妹校”关系,并与其中5所联合开展闽台校校企联合培养人才项目;聘请了19名台湾客座教授和1名 *** 教师,共有169人次教职工和197名学生赴台交流学习,举办了4期台湾“姊妹校”师生游学团来校交流访学;与台湾高校、台资企业合作建立了11个实验实训室、合作开展9个技术应用推广项目,引进台湾高校15门课程、合作编写16本教材;在全省率先成立台湾职业教育研究所,开展了18项闽台相关课题研究,编辑《两岸职业教育研究参考资料》。
学院不断拓宽合作办学视野,引进英国伦敦工商会考试局LCCI国际职业认证课程与考试项目,现已有100多名师生取得LCCI国际证照。服务“一带一路”战略,与新加坡工艺教育局的新加坡达励学校、新加坡特许学院等合作开展NITEC证书培训班等项目,牵头引荐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和新加坡淡马锡基金与省教育厅开展福建省职业教育培训,已有2批次41人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研修。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