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私立初中学校有哪几所?

福州私立初中学校有:福州文博中学、福州黎明中学、福州三牧中学、福州立志中学、福州现代中学、福州时代华威中学、福州时代中学、福州市仓山区博奥学校、福州市仓山区云开学校、福州超德中学、福州左海学校、福州英才中学、福州华伦中学台江校区、福州中加学校、福州双安中学。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1、福州华伦中学

福州华伦中学创办于1994年。学校现有学生1300多人福建文博系列职称,教师110多人福建文博系列职称,校园环境清新优雅,教学氛围和谐融洽,师生关系团结,温馨,有“心灵的桃源”之美称。学校由福州市至一教育集团主办,福州八中和双丰村协办,董事会七位成员中有五位具有高级教师以上的职称。

2、福州三牧中学

福州三牧中学,现坐落于福州市鼓楼区风景秀丽的五凤山麓的江厝路,毗邻福飞南路。是一所由百年名校—福建省福州之一中学(以下简称福州—中)于1995年(1997年停办,2001年复办至今)独自创办的民办初级中学。

作为实践福州一中办学理念的窗口,三牧中学秉承福州一中的优良传统,以福州一中“植基立本、成德达才”和“勤奋、严谨、活跃、竞取”作为学校的校训、校风,并承担为福州一中高中输送超优质生源的任务。

3、福州时代中学

福州时代中学是1994年由福建师大附中创办的一所民办学校。位于仓山区程埔路172号新校园内(原福建师大生命科学院校址,与福建师大附中毗邻。

学校办学规模逐年扩大,从开办初期的初一两个班110位学生发展到现在,全校从初一到初三共38个班级(现2016级、2015级各12个班,现2017级14个班),学生2036人,成为一所普通全日制完全中学。

4、福州励志中学

福州励志中学是2003年经福州市教育局批准,由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福州三中和福州国龙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创办的一所民办初中学校。学校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梅峰路6号,环境优美。现有初中部三个年段,二十三个教学班。

办学依托福州三中,利用其丰富的教育资源,以“爱国,励志,自强,博学”为校训,坚持“以人为本,以诚为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理念,通过严格规范的管理、严谨求精的教风,培育优秀人才,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创办出有时代特性、有创新精神的学校。

5、福州日升中学

福州日升中学,是依托省一级达标学校福州四中于1994年创办的一所私立完全中学。我校因办学点在福州四中校园内的缘故,于1999年被停止初中招生,从而创办福建文博系列职称了高中部。

经市教育局批准,初中部于2002年选址西二环南路47号恢复办学。复办后的初中部,绿树环抱,鲜花盛开,环境优美而宁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福州华伦中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福州三牧中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福州时代中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福州励志中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福州日升中学

职称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区别

一、职称的定义(什么是职称),以及公有与非公有的区别?

职称也称专业技术资格,是专业技术人员学术、技术水平的标志,代表着一个人的学识水平和工作实绩,表明劳动者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同时也是对自身专业素质的一个被社会广泛接受、认可的评价。对个人来说,职称与工资福利挂钩,同时也与职务升迁挂钩,是求职的敲门砖,同时也是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依据。对资质企业来说,职称是企业开业,资质等级评定、资质升级、资质年审的必须条件。

公有制职称(俗称国有)与非公有(俗称非国有)职称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指航教育整理仅供参考,如遇国家政策相左的,以国家政策为准):

① 发证单位,没有区别,都是各省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职称专管部门;

② 使用本质性没有区别,只是公有的全国认可度高; 非公有的有些省份对外省的认可度不高;

③ 非公有企业不太注重职称等级,只注重个人能力; 公有制企业有职称与没有职称的福利待遇相关很大;

④ 评审条件相差大,非公有制职称基本上都是以业绩经验为主,通过评审委员会评审; 而公有制职称则需通过参加考试后,再提交材料评审。

⑤ 每年各省的通过名单也不一样,以中级职称举例,公有职称每年市每年在300-500左右,非公有制职称在2000人左右;

二、职称取得的方式有三种:

① 以考试代评审的:由考试取得;

主要有:经济、会计、医疗卫生、金融国际贸易、计算机、部分工程造价管理、档案文博(中级)等行业。

② 评审或认定的:按评审条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直接由评审委员会评审出来;

主要有:教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农业、新闻、出版、图书资料、档案、文物博物、翻译、播音、律师、公证、艺术 、文学创作、工艺美术、教练、国际商务等行业

③ 考评结合的:先考试,再通过后再申报评审(一般为高级)

三、职称等级分类及更低学历要求:

一般为员级、初级(助理级)、中级、副高、高级

上图说明:例如初级5(评)的意思是评审类专业,要取得初级满5年;

四、高级(公有与非公有)职称的报名条件

1、思想政治条件

拥护中国 *** 领导,热爱祖国,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任现职期间,年度考核合格以上。

2、学历(要求相关专业)、资历条件

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一)获博士学位满2年,且取得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满2年。

(二)获大学本科以上学历或学士以上学位满5年,且取得工程师资格并受聘工程师职务满5年。

3、外语条件及业绩材料、论文要求:

非公有制职称申报详细要求

公有制职称申报详细要求(根据专业与从事工作不同而不同)

五、高级职称:所需的报名材料

① 毕业证或毕业证和学位证复印件(须提供学信网查询报告或认证报告);

② 中级职称证书复印件、初级职称职务受聘证明;

③ 身份证正反面清晰复印件;

④ 一寸近免冠彩照两张;

⑤ 继续教育学时证明;

⑥ 个人社保参保缴费证明;

⑦ 论文原件(须在上一年度12月31日前发表的)

⑧ 职称英语和职称计算机根据专业来提供

⑨ 诚信承诺书一份;

⑩ 表格材料:《审查表》1式1份;《评审表》1式3份; 《送审表》1式20份; 《论文登记表》1式20份; 《个人业务自传》1式20份;破格、挂编人员提供; 业绩材料目录; 等等

(所有证件需审核原件;需要评审的按职改政策规定执行)

六、高级职称评审与认定时间

非公有的每年3-5月准备材料申报;6-8月培训;11月左右公示; 公示后一个月下证;

公有制的每年5月底之前准备材料,6月上报,8-11月评审, 12月份公示,次年3月下证;

七、 常见评审专业()

非公有制的专业

工程系列10个专业

电子信息工程、机电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境工程、林业工程、装饰工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风景园林工程、给排水工程

经济系列2个专业

工业经济、经济管理

公有制的专业

建筑工程管理、水利、园林、

[福建省]福建文博系列职称,福建文职人员考试网

福州文博中学高中部的学费

2021年福州文博中学收费标准:初中18000元/年;高中21000元/年;住宿费1850元/年。

福州文博中学是福建金帝集团·仁文公司独资举办的全日制完全中学,2006年4月经福州市教育局批准成立,2006年9月落成开学,与泉州外国语学校、厦门工学院、厦门工学院附属学校等同属德育教育集团。

师资力量:

全校初、高中六个年级56个教学班,在校生2762余人;

全校教职工212人,其中专任教师16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95%;中级及以上职称51%,教师队伍爱岗敬业、团队力量强。学校设学生活动中心,学生会组建10个学生社团,培养自主自理能力;学校配专职保安24小时值班巡逻、出入登记,力保校园安全。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福州文博中学

青海师范大学是一本吗?

根据教育局规定,已经没有明确一本、二本的概念。青海师范大学是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民政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全国汉语言水平测试(HSK)主考单位、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计划”入选单位、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 *** 青海省主节点院校、CALIS青海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全国50所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之一。

                                 

青海师范大学始建于1956年,初名青海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升格为青海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青海师范大学。1997年后,青海教育学院、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海省银行学校、青海省水利学校陆续并入,共同组建形成了新的青海师范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学校。

办学规模

学校共有城西校区、城北校区及成都校区等三个校区;设有18个学院,24个研究机构(智库)和3所附属中学;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62个本科专业。

师资力量

青海师范大学综合实力强劲,拥有一支专业素养极高的师资团队,截至2021年,现有教职工129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3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69人,副高级职称389人,博士生导师47人,硕士生导师293人,享受国务院 *** 特殊津贴专家10人,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基础数学教学团队;省级优秀教学团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

青海师范大学重点学科专业

省级重点学科:历史学、汉语言文学、民俗学、教育学、心理学、生物科学、地理科学、基础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物理学、生物科学等

                                 

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藏语言文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理学、中国史、数学;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历史、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学、统计学、化学等。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培养目标:数学与应用数学是一个学科专业,该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 *** ,具备运用数学知识、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主要到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单位的教学、科研技术和技术管理工作。

金融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金融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保险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从近几年就业情况来看,金融学专业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银行及金融系统。除了商业银行、股份制商行、外资银行驻国内分支机构以外,还有几大主要去向:中央(人民)银行、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保险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公司(含基金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等风险性很大的金融公司;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四大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担保公司等;保险公司、保险经纪公司;社保基金管理中心或社保局;上市(欲上市)股份公司证券部、财务部、证券事务代表等;国家公务员序列的 *** 行政机构如财政、审计、海关部门等。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全面系统知识,能在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有关少数民族语、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的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到少数民族教育文化部门及相关单位从事有关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文学、文献的教学、研究、编辑、翻译、新闻、文学创作等方面工作。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较好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 *** 的高级专门科学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基本上有两条路线:之一类路线,纯技术路线。第二类路线,由技术转型为管理。这种转型尤为常见于计算机行业,比方说编写程序,是一项脑力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工作。就业要求即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大学生应该储备的知识。

历史学专业

专业介绍:历史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专业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

就业方向:历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与专业对口的职业相对需求较少。就业方向相当广泛,毕业生可适应策划、咨询、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大部分毕业生在各类学校、文博科研单位、党政机关、新闻出版部门、著名企业就业,有将近一半的本科生通过考研继续深造。

英语专业

培养目标:英语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面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英语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良好的技巧训练,掌握一定的科研 *** ,具有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业务水平及较好的素质和较强能力。

就业方向:英语专业毕业生适合于外经贸各部委、贸易公司、涉外机构、外商投资企业、跨国公司、金融国贸等单位的文秘、翻译、业务人员或行政管理人员等工作,同时也适合于各级 *** 涉外部门、各类外向型企业或公司以及银行、保险、海关、边防、高等院校及科研部门工作等工作。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专业介绍:熟悉有关编辑出版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可以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功底和较强的写作能力,直到如何去评价一个文学作品,进行编辑出版工作也会得心应手。而且,你还将拥有一笔财富,那就是宽广的知识面和优秀的人文素质。

就业方向:语言文学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业务能力的基本训练,可在科研机关、高等院校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有的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可适宜在党政机关,包括报刊宣传、新闻出版、影视文化、互联网、对外交流其他企事业部门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门人才。

经济学专业

专业介绍:经济学是现代的一个独立学科,是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从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开始奠基,现代经济学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等众多专业方向,并应用于各垂直领域,指导人类财富积累与创造。

就业方向:经济学毕业生就业面非常广,适合在 *** 机构、金融机构、高等学校、大中型企业,从事政策分析、教学研究、经济管理、营销等工作,也适合自主创业。如果具有相关的专业资格认证,则就业层次相对较高。另外,名校经济学专业有较高的升研率和出国深造率。

法学专业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法学思维,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系统法律专业知识;熟悉我国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具有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掌握律师实务、司法鉴定、法医等技术知识的高级法律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传统观念认为,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会从事法官、检察官等社会地位高、收入高的职业,因此,很多家长同学比较偏爱法学专业。很多报考法学专业的同学也希望毕业后做法官、检察官、高校教师等社会地位较高的工作。其实,这种工作对同学们的院校背景或学历水平都有相当高的要求。

社会工作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基本的社会工作理论和知识,较熟练的社会调查研究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能在民政、劳动、杜会保障和卫生部门,及工会、青年、妇女等社会组织及其他社会福利、服务和公益团体等机构从事社会保障、社会政策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就业方向:民政、妇联、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公司的人事部门等。总体来说就业方向比较不错。

青海师范大学新校区地址

西宁市城北区海湖大道。新校区占地面积1303亩,已于2016年10月正式启用,是体现学科专业特色,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各项设施西部一流的新型大学校园。学校现与山东大学、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建立对口支援合作关系。

青海师范大学分数线

1、2021年青海师范大学在辽宁历史的更低录取分数线为547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0382;

2、2021年青海师范大学在重庆历史的更低录取分数线为531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5826;

3、2021年青海师范大学在广西文科的更低录取分数线为504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6472;

4、2021年青海师范大学在福建物理的更低录取分数线为500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53179;

5、2021年青海师范大学在河南理科的更低录取分数线为498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145875;

6、2021年青海师范大学在福建物理的更低录取分数线为494分,对应的录取位次为56176;    

南开考古系的导师介绍

南开大学没有考古系,最接近的是历史学院下面的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1.刘毅 (教授)

研究方向

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明清宫廷历史

个人简介

刘毅,男,1964年3月生,天津市人,无党派。1983年7月天津一中高中毕业;1987年7月南开大学本科毕业,获法学、历史学双学士学位;1993 年6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1999年7月获南开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2000年8月至2001年8月,受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资助,在汉城梨花女子大学作访问学者。

1987年7月起在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2001年改为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工作,历任助理馆员、讲师;1995年12月破格晋升副教授;1997年被遴选为南开大学第三学术梯队成员;2001年12月晋升教授。1998年10月至1999年9月任历史系主任助理;1999年3月起任博物馆学专业主任。2002年3月出任历史学院院长助理,2003年5月复任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是南开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学科带头人。

历年来开设过的课程有:“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文物学概论”(曾名“中国文化遗产概论”)、“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中国古代服饰文化”(以上本科生);“中国陶瓷考古研究”、“中国古陶瓷鉴定概要”、“文物考古与中国社会史研究”、“汉唐明清物质文化专题研究”、“中国文物文献学概论”(以上硕士研究生);“中国古代帝王陵墓研究”、“汉唐宋明帝王陵墓考古学专题研究”、“中国陶瓷考古研究”、“唐宋元瓷器专题研究”(以上博士研究生)。其中 “中国古代陶瓷器”、“中国文物学概论”两课程在1995-1997年南开大学课程建设评估中先后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中国古代陶瓷器”课程于2004 年被评为南开大学精品课、2006年被评为南开大学示范精品课。2007年,获首届南开大学“良师益友”奖;2008年,获第四届“南开大学教学名师奖”。

招收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陵墓制度以及明清宫廷生活史的教学和研究,对于唐宋元陶瓷考古、宋明清帝王陵墓制度、明清宫廷典章制度等方面尤为关注。出版过《明清皇室》(紫禁城出版社,北京,1997年)、《明清宫廷生活》(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年)、《瓷器鉴定自学教程:瓷器鉴定三十讲》(万卷出版社,沈阳,2005年)、《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人民出版社,北京,2006年)、《中国古代陵寝制度研究讲义》(新星出版社,韩国汉城,2006 年)、《中国古代陵墓》(南开大学出版社,天津,2010年)等个人著作;参与过《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0年)、《文物鉴定指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等集体著作的写作。主编“南开文博书系”于2010年5月起由南开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历年来,在《考古》、《文物》、《故宫博物院院刊》、《中国历史文物》、《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国文物报》、《中国博物馆》、《文物天地》、《华夏考古》、《中原文物》、《考古与文物》、《南方文物》(原名《江西文物》)、《景德镇陶瓷》、《东南文化》、《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学刊》、《东方博物》、《福建文博》、《北方文物》、《文物研究》、《文物季刊》、《四川文物》、《河北陶瓷》、《博物馆研究》、《南开学报》、《南开史学》、《中国社会历史评论》、《历史月刊》(中华台北)、《东洋学研究》(韩国汉城)、《东北亚研究》(韩国釜山)等专业学术刊物以及国(境)内外专题论文集中发表过中国陶瓷考古、古代陵墓制度研究等方面的论文70余篇,其他文章30余篇。

所著《明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于2007年获“2006年度全国文博考古更佳论著奖”,2008年先后获“南开大学亚洲研究中心第四届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天津市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994年11月当选为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后改名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2001年10月当选为中国古陶瓷学会学术委员、常务理事。2000年8月起受聘为天津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2002年4月出任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2002年9月当选为天津市文物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2011年1月被聘为全国文物与博物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目前正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南开大学)重大项目《汉到明墓葬所见民间信仰暨近现代华北民间信仰研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清代帝王陵墓制度研究》、国家文物局“2009文化遗产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明代藩王陵墓调查研究》项目的研究工作;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北京大学)重大项目《宋代墓葬研究》的研究工作。主持教育部“马工程”人文社科重点教材《中国文物学概论》的编写(首席科学家)。

2.刘尊志 (教授)

研究方向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

个人简介

刘尊志,男,1971年12月出生,江苏丰县人,汉族,民主促进会会员,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秦汉考古学术委员会委员。先后就读于南开大学与郑州大学,研究生学历,历史学博士,考古学及博物馆学方向博士后。1995-2007年,在江苏省徐州市徐州博物馆考古部从事田野考古发掘及研究工作,2007年9月至2009年6月,在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9年至今,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师。

研究方向为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另对中国古代石刻、田野考古等有相关研究。主讲博、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十门课程,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科研项目,在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数十篇,出版专著两部,参与《中国考古学·秦汉卷》等著作六部。具有田野考古发掘领队资格,主持和参与数百座古墓葬及十余处古遗址的发掘,发表考古发掘简报近二十篇。

讲授课程:

讲授5门本科生课程:《中国考古(上)》(38学时)、《物质文化史(2-1)》(38学时)、《中国古代石刻》(38学时)、《田野考古学通论》(38学时)、《文博应用技术》(58学时)

2门学术硕士研究生课程:《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40学时)、《田野考古学》(40学时)

2门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秦汉魏晋南北朝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40学时)、《田野考古学》(40学时)

1门博士课程:《秦汉考古专题》(40学时)

共计10门课程。

3.贾洪波 (教授)

研究方向

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

个人简介

1967年生人,籍贯河北怀安。1991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本科毕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4年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研究生毕业,获历史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至今。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教授,主要从事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等方向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讲授课程:

本科生课程: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先秦部分),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国古代建筑

研究生课程:夏商周考古与物质文化,青铜器研究与鉴定

4.程平山 (副教授)

研究方向

中国考古学与中国古代史

个人简介

程平山(Cheng Pingshan)1999年于北京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副教授。

从事中国考古学与古史研究。主要研究课题:中国考古学文化与古史研究、聚落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年代学、艺术与宗教等。

主要讲授的课程有:中国考古学研究、先秦两汉考古学、考古学理论与 *** 、中国考古学通论、文博应用技术(田野考古 *** 论、考古绘图和考古测量)等。

5.袁胜文 (副教授)

研究方向

陶瓷考古、中国古代玉器

个人简介

袁胜文,男,汉族。1970年出生于新疆石河子市,祖籍四川安岳。1992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先后获得历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2年毕业后留系任教。主要从事中国陶瓷考古、中国古代玉器、秦汉物质文化的研究,主讲“中国古代玉器”和“秦汉物质文化”等本科生课程。

6.陈畅 (副教授)

研究方向

先秦时期考古与物质文化研究

个人简介

陈畅,女,1980年12月生人,2003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同年考入吉林大学文学院考古学及博物馆学专业,2005年硕博连读,2008年获博士学位,同年应聘为历史学院教师,确定为讲师职称。2013年评为副教授职称。 2014年1月进入南开大学博士后流动站进修。

讲授课程:《西方博物馆历史与理论》、《西方考古学概论》、《文化人类学概论》、《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

7.黄春雨 (副教授)

研究方向

理论博物馆学中外博物馆比较研究

个人简介

黄春雨,1962年2月出生,山西省大同市人。1984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博物馆学专业毕业。现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从事博物馆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在《中国博物馆》、《南开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多篇有影响的学术论文。任全国十大精品陈列评审专家库专家,承担《国家博物馆功能与选址》等国家级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