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会计职称年限怎么算?

高会报名从业年限的计算,对于不同学历的候选人,相应的注册和就业年限也不同。学历越高,所需工作年限越短;教育程度越低,所需的工作年限就越长。这一规定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高级会计师的权威。

微信号:ctkjcq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①会计工作年限是指考生获得规定教育前后会计工作时间的总和。截止日期为考试报名当年,即年底前。

② 非全日制非全日制非全日制非全日制学习的学生,不视为正式从事会计工作,相应时间不计入会计学年。

③开始会计工作的时间不得早于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的时间。

④开始会计工作时间不得早于全日制教育毕业时间。

对于在校生就业多年,课余时间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学习不能算作会计的正式工作时间。具体规定还以考生报考地的规定为准。

拓展资料:

1. 高级会计师是指我国会计行业的高级专业技术资格。 高级会计师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业务能力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国内外经济管理的现代科学 *** ,了解发展趋势。 他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丰富的经济工作实践经验,能够解决重大经济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宝贵的政策意见,对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作用。

2. 高级会计师的基本职责是:负责起草、解释和答复本地区、部门、系统和全国实施的财务会计制度、制度和 *** ;组织指导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的经济会计、财务会计工作,培养中级以上会计人才。高级会计师的考核办法是,必须先参加全国统一的高级会计师执业考试。经考试合格并符合以下相关要求后,本人提出申请,单位推荐。考核评价由本单位、省级主管部门、地市财政部门或基层职称评审委员会进行,考核推荐材料报财政部门会计专业高级岗位评价委员会省、自治区、直辖市审批,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备案审批。

[福建省]福建省高级职称年限减免,福建副高职称评审条件

福建职称补贴领取的最新规定?

《市人社局关于学历提升补贴和职称提升补贴有关问题福建省高级职称年限减免的通知》(津人社办发〔2020〕84号)文件明确福建省高级职称年限减免:执行至2020年12月31日。

2021年1月4日发布《市人社局关于做好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有关工作衔接福建省高级职称年限减免的通知》(津人社办发〔2021〕1号)文件规定:因《市人社局关于学历提升补贴和职称提升补贴有关问题的通知》(津人社办发〔2020〕84号)文件于2020年12月31日到期福建省高级职称年限减免,从2021年起,职称提升补贴暂停执行。对于2020年1月1日(含)至12月31日(含)取得的职称证书,符合规定的申请条件,仍在12个月申报期内的,可继续申请职称提升补贴。

高级职称延迟退休包括高级教师吗

包括福建省高级职称年限减免,因为高级教师是高级职称。

根据当前现行的规定,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是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

从事井下、高温、高空、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其福建省高级职称年限减免他有害身体健康工作的,退休年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因病或非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退休年龄为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

按照这一规定,男50岁和女45岁是当前现行规定的更低退休年龄,可能会成为延迟退休政策的先行者。但实际上不难看出,退休年龄低的群体基本都属于重体力劳动者,甚至是失去劳动能力的人。

扩展资料

关于延迟退休的几点说明:

1、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不仅关系着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利于更充分地开发人力资源、发挥人力资源优势。

2、这项政策的提出主要针对福建省高级职称年限减免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偏低的实际情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口数量、结构和预期寿命都发生福建省高级职称年限减免了巨大变化,有必要对退休年龄作出调整。

3、在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方案时,会充分考虑到社会各界的意见和看法,综合平衡、瞻前顾后,能够使方案更周到,各个方面都能够接受。2017年出方案 ,2022年后实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人社部:延迟退休2017年出方案 2022年后实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延迟退休

老师评高级职称怎么能缩短年限

老师评高级职称缩短年限必须破格,条件如下:

一、 副高级职称破格条件

取得中级职称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破格1〜2年申报

需要获取以下:

1. 省(部)级科技进步、技术发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 科学等三等奖(及相应奖项)以上获奖项目的主要完成人(排名 前5,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2. 中国专利金奖、银奖的主要发明人(以个人奖励证书为 准)或江苏省专利发明人奖获得者。

3. 国家级二类和省级一类技能大赛之一名获得者。

二、正高级职称破格条件

取得副高级职称后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破格1〜2年申报

需要获取以下:

1. 省(部)级科技进步、技术发明、自然科学、人文社会 科学等二等奖(及相应奖项)1项或三等奖2项以上获奖项目的 主要完成人(排名前5,以个人奖励证书为准)。

2. 国家级一类技能大赛之一名获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