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与福建农林大学哪个学校更好?

集美大学比较好福建农林大学职称文件,科研平台福建农林大学职称文件的建设比较全面,下面是集美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职称文件的各方面对比介绍:

微信号:jy002002007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一、科研平台:

1、集美大学:学校有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4个省(部)级科研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2个省级高校特色新型智库,19个省级高校创新平台/研究基地。

2、福建农林大学:学校设有国家和部省级创新平台103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2个。

二、师资力量:

1、集美大学:有专任教师1500人左右,高级职称教师750人左右。有院士9人(其中 *** 院士2人),双聘院士2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2人。

2、福建农林大学:共有教职工2700多人,专任教师1600多人,其中两院院士10人(含双聘院士9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2人,“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3人。

三、科研成果:

1、集美大学:学校先后承担福建农林大学职称文件了一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包括原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课题福建农林大学职称文件的研究任务,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励60余项。

2、福建农林大学:学校共有575项科研项目获准立项,立项总经费10840.58万元,其中纵向项目经费9460万元,占87.27%,国家级项目经费7737.88万元,占71.38%。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集美大学、百度百科—福建农林大学

福建商学院 闽南理工学院 福州外语外贸 仰恩大学 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哪个比较好

福建商学院的综合实力强一些,下面从多角度进行几者的分析对比:

一、师资力量

1、福建商学院:学校现有专任教师(含双肩)512人,高级职称261人,占比50.98%。博士、硕士学位438人,占比85.55%。

2、闽南理工学院:学校有教师842人,其中专任教师673人, *** 教师337人(折合16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职称教师的有204人,占专任教师的30.3%;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355人,占专任教师的52.9%。

3、福州外语外贸:现有专兼任教师900余人,80%以上教师具有硕士以上学位,40%以上教师具有高级职称。同时还聘任了来自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外籍教师。

4、仰恩大学:学校有教职工471 人(不含工勤人员),其中专任教师333 人,占全校教职工总人数的70.7%;外聘教师95人;副高职称以上人员74人,中级以上职称人员168人,占教师的比例为50.5%。

5、福州大学阳光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00余人,近三年新引进博士100余人,博士占比已达23.61%,高级职称教师占44.91%,师资队伍实力跻身全国民办高校之一梯队,居全省民办高校首位。

6、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学院现有专 *** 专任教师543人,其中副教授以上202人,占37%,博士119人、硕士305人,占78%;拥有2支省级本科教学团队;8人入选省高校人才资助计划。

二、院系专业

1、福建商学院:学校设有国际经贸学院、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传媒与会展学院、财务与会计学院、旅游与休闲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通识教育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体育教学部等共计14个二级教学单位。

2、闽南理工学院: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艺术、休闲体育、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语、物业管理、国际商务、学前教育、小学教育、机器人工程等44个专业。

3、福州外语外贸:学校构建文、经、管、艺、工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现有8个院部以及创业学院等教学平台,本科专业31个。

4、仰恩大学:学校有8个学院,5个直属系部,20个本科专业,涵盖经、管、法、文、工五个学科门类。

5、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学院现有9个二级学院,38个本科专业。

6、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 、土木工程 、国际经济与贸易 、 财务管理 、 工商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旅游管理 、广告学 、 英语 、 环境设计。

三、学科建设

1、福建商学院:学校有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4项;国务院侨办“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项目1个;省级应用型学科培育项目2个;省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3个。

2、闽南理工学院:学校有省级立项建设专业群6个,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项目2项,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公共基础课实验教学平台4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4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4个。

3、福州外语外贸: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项,省级本科教学团队2个。

4、仰恩大学:学校获立3个省级应用型学科立项项目和培育项目。

5、福州大学阳光学院:学校新增为福建省2018-2020年硕士学位授予培育单位立项建设名单。学校2个学科入选省高校应用型学科建设名单,2个学科入选省应用型学科培育名单。

6、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省级服务产业特色专业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1个,1+X证书制度试点专业4个。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福建商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闽南理工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仰恩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福州大学阳光学院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福建省]福建农林大学职称文件,福建农林大学学校主页

福建农林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哪个好,整体来说

个人认为是师大更好一些

福建师范大学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和光荣传统的省属重点大学,是我国建校最早的师范大学之一,前身为1907年由清朝末代帝师陈宝琛创办的福建优级师范学堂

学校本部设有本科专业60个,7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51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和130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有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体育硕士、艺术硕士4个专业学位授权点和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形成了文、史、哲、理、工、教、经、法、管、农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和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9个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4个国家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省级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18个省重点学科,4个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本科教学省重点实验室,8个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基地,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个省级教学团队。此外,学校还是国家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培训基地、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面向东南亚开展对外汉语教学培训基地、福建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等人才培养和研究基地、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学校、国家单独招收台湾学生试点学校、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等。

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具有73年办学历史的省重点大学。其最早前身为1936年创办的福建协和大学农科。2000年,福建农业大学和福建林学院合并为福建农林大学

学校位于福州市西郊,校园占地面积234万m2。现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理科生物学基地、2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国家林业局重点学科、18个福建省重点学科、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一级学科博士点、4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7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MBA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点以及15个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的学科专业。有23个学院、66个本科专业、43个成人学历教育专业。涵盖8大学科门类,在校本科生2.1万多人、研究生近3000人。现有教职工2300多人,专任教师1504人,有正高职称人员224人,副高职称人员478人,有福建省属高校唯一的1位中科院院士,96名博士生导师。自1984年以来,先后有10人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人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人选,6人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39人享受国务院 *** 特殊津贴,7人入选教育部高等学校农林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被评为福建省杰出科技人员,1人被评为福建省杰出人民教师,28人被评为福建省优秀专家,75人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9人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37人被评为福建省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11人被评为省级教学名师。

其实师大跟农大都很不错,还有一定的血缘关系,不过一个是师范 一个是农林,两个学校都是因为名字限制了发展,不过在整体水平上,我觉得两个学校的办学能力都在一些211工程院校之上。

补充一下,师大是全本一招生

福建农林大学2020年报考政策解读

福建农林大学2020年普通高考招生章程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以及教育部的相关招生工作规定,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本章程。具体内容如下:

一、 学校简介

福建农林大学是一所以农林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理、工、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高水平大学,是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与福建省人民 *** 共建高校,福建省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1.高等学校全称及颁发学历证书学校名称:福建农林大学

2.学校代码:10389

3.办学性质: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4.证书种类: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证书、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证书

5.学校地址:设有福州金山校区、福州大学城旗山校区、南平校区和安溪校区

6.招生部门及联系 *** :福建农林大学招生0591-83789216,招生工作申诉举报 *** :0591-83789210

7.网址:(学校) (招生办)

二、考生要求

1.符合国家及省的有关高考报考条件;男女比例不限;我校入学后主修外语语种为英语。福建省考生报考英语专业应参加全省统一组织的英语口试;福建省考生报考中外合作办学(中加合作班)各专业,高考英语成绩不得低于英语总分的60%。

2.专业体检受限标准参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患有下列疾病者,学校可以不予录取:

(1)严重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经手术治愈,或房室间隔缺损分流量少,动脉导管未闭返流血量少,经二级以上医院专科检查确定无需手术者除外)、心肌病、高血压病。

(2)重症支气管扩张、哮喘,恶性肿瘤、慢性肾炎、尿毒症。

(3)严重的血液、内分泌及代谢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

(4)重症或难治性癫痫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精神病未治愈、精神活性物质滥用和依赖。

(5)慢性肝炎病人并且肝功能不正常者(肝炎病原携带者但肝功能正常者除外)。

(6)结核病除下列情况外可以不予录取。

a.原发型肺结核、浸润性肺结核已硬结稳定;结核型胸膜炎已治愈或治愈后遗有胸膜肥厚者;

b.一切肺外结核(肾结核、骨结核、腹膜结核等)、血行性播散型肺结核治愈后一年以上未复发,经二级以上医院(或结核病防治所)专科检查无变化者;

c.淋巴腺结核已临床治愈无症状者。

(7)轻度色觉异常(俗称色弱)不能录取的专业: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生物科学(基地班)、生物科学类、生物信息学、生物工程、动物医学、动物科学、生态学、生态学(中外合作办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闽台合作项目)、轻化工程、农学、园艺、园艺(中外合作办学)、植物保护、茶学、林学类、园林、蜂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农业资源与环境(中外合作办学)、水产养殖学、环境工程、环境工程(闽台合作项目)。

(8)色觉异常II度(俗称色盲)不能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外,还包括动画、交通运输专业。

(9)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各种颜色中任何一种颜色的导线、按键、信号灯、几何图形者不能录取的专业:除同轻度色觉异常、色觉异常II度两类列出专业外,还包括工程管理、工商管理类、财务管理、会计学、会计学(闽台合作项目)、管理科学、商务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闽台合作项目)、土地资源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三、招生计划及投档政策

学校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以各省招生主管部门公布的为准。调阅考生档案的比例一般为本校招生计划数的100%-120%(部分省份和批次对投档比例有特殊要求的按要求的比例投档)。

四、录取规则

1. 投档我校的福建省提前批、地方农村专项批次的非美术类考生,我校按“分数优先”的模式录取。

2.除福建省提前批、地方农村专项批次外投档我校的非美术类考生,专业志愿采用“专业清”的模式录取。“专业清”即专业志愿之间有先后顺序,先按之一专业志愿排序从高分到低分按计划录取,如有未完成计划的专业,则从未录取的考生所填报的第二专业志愿中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录取,以此类推直到专业计划完成。内蒙古文理科考生录取时实行“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录取规则,即投档考生按计划数1:1的数额内,按“专业清”的模式录取,若有退档可顺延录取。江苏省文理科类考生选测科目等级要求为BB,必测科目等级要求均须达到合格及以上等级,考生进档后采用“专业清”的专业安排方式,按照“先分数后等级”的办法录取。

3.非美术类相同专业志愿出现同分考生时的录取原则:投档分有体现小数点位次的,按投档分从高到低录取;投档分没有体现位次的,江苏省按“先分数后等级”执行,其他省按该省规定的科目排序规则确定录取顺序。

4.福建省美术类考生录取时,对于投档我校符合录取条件的合格考生,分专业按综合分从高分到低分进行预录取排序,综合分计算 *** :综合分=考生省级专业统考成绩*2.5*0.6+考生文考总分(含位次的省内平行志愿特征分)*0.4;若综合分相同时,依次按省级专业统考成绩、语文、文科综合、数学、外语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

5.福建省外美术类考生录取时,凡投档我校的省外美术类专业考生,专业统考(联考)和文化考试成绩应符合所在省份美术类本科专业有关招生录取规定,江苏省美术类专业招生的选测科目等级更低要求按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规定执行;我校按“分数优先”模式录取,根据相关省份相应批次的投档规则所规定的排序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6.录取到中外合作办学(中加合作班)专业的考生,应有填报该专业志愿,或有填报中外合作办学(中加合作班)任一专业并服从专业调剂。闽台合作专业录取时也按此规则执行。

五、其他

1.分省分专业招生计划参见省招生部门公布信息;学费标准参见闽价费〔2013〕176号、252号,闽价费〔2015〕201、286号,闽价费〔2017〕243号等相关文件,如学费标准遇国家政策调整,按新标准执行;退费办法按闽农林大财字〔2008〕9号文件规定执行。新生入学就读地点以我校录取通知书为准。

2.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立足学生需求,设置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严家显更高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社会奖助学金、困难补助、孤儿学费减免、服兵役学费补偿、勤工助学等涵盖“奖、助、贷、勤、缓、免、补”的资助体系,多层次、多方位满足贫困生的求学梦想,保障每一个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3.新生入学体检复查后遗留问题的处理,学校按有关规定执行。

4.学生入学取得学籍,可根据学校转专业政策提出转专业申请,学校按有关规定进行审批。

5.福建省乡镇农技推广紧缺专业定向委培生面向户籍在定向县(市、区)、且在该县(市、区)报名并参加高考的考生招生。考生录取后,需在入学注册前与户籍所在县(市、区)农业局、公务员局签订委托培养协议,并持定向培养协议入学,未签订协议者,取消录取资格;定向委培生在校期间,不得转学、转专业;毕业后定向回户籍县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就业,在聘用单位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5年。(详见闽教学〔2013〕17号文件要求)。

6.本章程在实施过程中,因国家有关法律和招生政策规定调整而需要变更的,学校将在招生办网站公布变更内容。其他情况由学校研究决定。

想了解下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情况

福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历史悠久福建农林大学职称文件,是福建农林大学职称文件我省食品科学研究的发祥地,从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食品科学高中级人才,其中不少已成为食品科学界的学术带头人,国内外食品加工行业的知名学者、优秀企业家。福建农林大学职称文件我校的食品科学研究起步亦早,50年代末就陆续开展了食品科学方面的研究,1986年成立了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2000年我院“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学科被列为省“211”重点学科,标志着福建农林大学的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学科进入一个崭新的腾飞发展时期。学院凭借学科综合优势,突出亚热带农产品特色,积极推动和促进相关的应用技术,如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农产品贮运技术,食品生化技术,食品卫生检验技术,食品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在取得良好学术成果的同时,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提高农业产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产生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院现有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两个硕士点,一个省农产品加工与贮藏“211”重点学科。目前,学院在加强原有学科建设的同时,积极促进各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整合,形成多学科综合发展的新局面。新世纪,在新的形势下,为适应市场对食品科技人才的大量需求,在省 *** 的指导下,省教委特别批准我院开设《农产品贮运与加工》成考、自考专科班,重点培养食品生物科学工程、功能保健食品方向等社会急需的食品高科技人才。

目前,我院首届成考、自考大专班已开始报名,希望有识之士和有求知欲望及想体验大学生活的青年、学生尽快报名,我们的校门永远为广大求知者开放。

建农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成立于2001年4月,前身为1985年复办的原福建农学院食品工程系,(1958年原福建农学院园艺系设置食品加工专业), 2000年10月,原福建农业大学、福建林学院合并组建福建农林大学,原食品工程系于2001年4月更名为食品科学学院。学院现下设:食品科学系、食品工程系、食品营养与安全系,及福建省农产品加工与贮藏重点学科实验室、福建省农副产品保鲜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农产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农产品品质研究所、食品工程设计研究所等9个教学科研机构及1个食品实验厂。

学院现拥有“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博士点,“食品科学”、“粮油及蛋白质工程”、“水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农产品加工与贮藏工程”、“生药学”五个硕士点和食品领域工程专业硕士点及农业推广(食品加工方向)硕士点。其中“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被批准为省高等学校重点建设学科。食品科学学院已形成以工为主,农学、工学、医学多学科交叉的学科体系。

为适应我国营养政策和即将实施的营养立法,经申请,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依托我院师资力量,从2006年起学院具有国家公共营养师培训资质。

现任领导:院党总支书记陈泰丰副研究员、院长陈锦权教授(博导)、副院长郑宝东教授(博导)。

学院树立“人才是之一资源”的思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出台了《教师培养规划及措施》,鼓励和支持学院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提高学院具有硕、博士学位的教师比例,使学历结构更趋合理。目前学院具有博硕士学位的占教师总数近60%。福建农林大学职称文件;学院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多次组织教师到国内有关院校进修,先后派出陆则坚教授和陈锦权教授到美国佐治亚州大学、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切实加强新一代学科带头人的培养,提升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学院现有教授(研究员)职称10人,副教授(副研究员)职称14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1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人, 福建省有突出贡献农业专家1人,有1位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有4位入选福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骨干队伍和工学、农学、医学学科交叉的学术梯队。

学院现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本科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农产品贮运与加工成人自考专科专业、物流管理(食品)成人函授(脱产)专科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成人函授专升本专业。学院现有在校生:博士研究生17人,硕士研究生115人,食品领域工程硕士14人,本科生 875人,函授本专科生163人。

学院切实加强人才培养,把提高教学质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教学管理。加强对教学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 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并在双语教学改革上有所突破。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加强基础和强调适应性有机结合”的原则,着力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院成立以来,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获得重大进展,年度科研经费平均200万元左右。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课题30多项, 横向课题25项。通过鉴定成果30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 项, 三等奖 7项,获专利8项。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成绩突出,获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30项(618项目),保持在省内食品行业受资助项目的领先地位。

在学报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在一级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SCI收入11篇、EI收入9篇、ISTP收入3 篇,编著或参编的正式出版专著、教材12部。其中由陆则坚教授主编的教材获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学院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农产品贮藏加工学术交流大会暨海峡两岸农产品深加工食品安全论坛大型学术会议。

学院党总支抓好广大师生的理论武装工作,在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中获得中央巡视组的好评,在组织发展工作中,党总支认真贯彻“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大学院党员发展工作力度,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积极做好在优秀大学生和一线青年知识分子特别是在“双高”人员中的党员发展工作,为了进一步加大“双高”人员的发展力度,2004年成立了研究生党支部,为了加强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新党员的管理,学生党支部成立了两个党小组,通过以上措施,着力促进了学院的组织发展工作,有效地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2003年以来,全院共发展党员103人,其中教职工和研究生23人,本专科学生118人。

近年来,学院团学工作上了新的台阶。院团委曾获得校“红旗团委”的称号;一人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先进个人”;一个班获省“先进班集体”;连续两年有社会实践队获省“社会实践优秀服务队”称号;连续三年获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近两年在全国“挑战杯 ”和“高教”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1个、二等奖1个、三等奖1个;2006年学院总支还被评为校“先进基础党组织”。

食品科学学院

二OO六年九月